中国語版
繁荣与萧条:为什么说没有永恒的投资神话?
“当潮水退去,你才知道谁在裸泳。”
——沃伦·巴菲特
一位古罗马诗人贺拉斯,和一位美国总统林肯,在跨越千年的时空里,说出了同一条真理。
贺拉斯说:“许多现在衰落的将会复兴;许多现在荣耀的将会衰落。”
林肯则讲了一个更生动的故事:一位东方君主向智者求一句在任何场合都适用的忠告,智者只给了他五个字——
“这也都将过去。”
林肯感叹道:“这句话多么令人印象深刻!在骄傲的时刻多么让人警醒,在悲伤的时刻多么抚慰人心。”
这句话的起源已不可考,但它在投资世界里,却像一条铁律,一次次被验证。
它揭示的核心是:市场有周期,神话终会破灭。
一、为什么“永恒”是投资中最危险的幻觉?
1.人性的“钟摆”永远不会停歇
投资大师霍华德·马克斯提出过著名的“钟摆理论”:
市场情绪就像钟摆,永远在“乐观”和“悲观”两极之间摇摆,
而停留在“理性”中点的时间,总是短得惊人。
当市场狂热时,人们相信“这次不一样”,坚信繁荣会永远持续。
这种集体性的狂热,会把资产价格推向荒谬的高位。
但树不会长到天上去——当乐观到极致,钟摆就开始蓄势反转。
反之,当市场陷入深渊、恐慌蔓延,人们又坚信“世界末日”已到,资产一文不值。
可历史告诉我们:冬天再漫长,春天终会归来。
最黑暗的时刻,往往正孕育着拐点。
这根钟摆的动力,来自人性中永恒的两极:贪婪与恐惧。
只要人性不变,周期就不会停止。
2.系统的“反身性”:自我强化,直至崩溃
索罗斯提出的“反身性理论”解释了一个更深的逻辑:
投资者的偏见会影响市场,而市场的走势又反过来强化偏见。
这就像一个不断升温的暖气房:
•起初,温暖宜人(市场上涨,投资者乐观)。
•接着,有人觉得太热,但看别人都无动于衷,于是怀疑是自己错了(怀疑者被边缘化)。
•最后,热到难以忍受,空气开始燃烧,众人蜂拥而逃(泡沫破裂,恐慌抛售)。
在这一过程中,没有外力破坏系统,毁灭来自内部的自我放大。
投资的崩盘,并非外部打击,而是内部逻辑走向极致后的自我瓦解。
二、一个故事:从“绝望谷底”到“希望之巅”
2018年,小林是一名资深程序员。
那年,科技股风光无限,他几乎把所有积蓄都投进去了,坚信“代码将改变世界,股价将无止境地上涨”。
两年后,黑天鹅袭来——全球疫情爆发,市场暴跌。
账户腰斩,公司裁员。
深夜看着一片绿色的投资账户,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。
就在那时,他想起林肯的那句话:
“这也都将过去。”
他突然明白:极度的悲观,和极度的乐观一样,都是幻觉。
于是,他没有割肉,而是开始冷静研究被错杀的好公司,
并用每月的工资结余定期买入。
他不再预测底部,只坚持在“别人恐惧时贪婪”。
这个过程极其煎熬。
但三年后,经济复苏,新技术浪潮再起,
他持有的优质公司率先反弹,创下新高。
小林最大的收获,不是金钱,而是——
穿越周期的淡定与智慧。
三、我们该如何运用这条古老的智慧?
知道“一切都会过去”是一种洞察,
而懂得如何行动,才是智慧。
1.在狂热时“守株待兔”:保持谨慎,增加现金
当人人都在谈论股票,理发师也开始推荐代码时,
你该做的不是冲进去,而是退一步,观察。
像猎人一样等待。
市场终会给出更好的入场机会。
丘吉尔曾说:
“能看得更远的过去,才能看得更远的未来。”
阅读金融史,你会发现——太阳底下无新事。
2.在绝望中“人弃我取”:保持勇气,分批买入
当坏消息铺天盖地,市场一片哀嚎时,
要克服恐惧,勇敢地做点别人不敢做的事。
最好的机会,常常藏在最深的恐慌里。
你不需要精准抄底,
只需定期、定额地播种——在低谷里积累优质资产。
3.永远为自己留有余地
不要用你输不起的钱去投资,
不要用高杠杆去博未来。
投资不是生死局,而是一场无限游戏。
活下去,比赢一时更重要。
因为只有活着,才能等到“过去之后”的新开始。
结语
“历史不会重复,但会押着相同的韵脚。”
——马克·吐温
繁荣、衰退、萧条、复苏——
经济的四季循环,从未停止。
今天的科技巨头,往往诞生于昨日的废墟;
而昨天的王者,也可能在明日浪潮中消逝。
理解“一切都会过去”,
不是让我们消极,而是让我们获得一种穿越周期的定力。
它让人于顺境中不忘形,于逆境中不沉沦。
最终,投资成功的秘诀,
不在于你是否总能买在最低、卖在最高,
而在于你能否——
在周期的起落中,始终留在牌桌上,
并保持一颗清醒、平和、且充满希望的心。
因为,无论此刻是辉煌还是黯淡,
请记得那句古老的忠告:
“这也都将过去。”



コメン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