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語版
你爬的每一级阶梯,都决定着你会如何落地
——蓝斯登的“梯子哲学”:真正的聪明人,从不把路走绝
人往上走时,总以为自己永远不会回头。
但所有的高处,都自带引力。
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(Lansden)曾用一个意味深长的比喻,戳破了这种盲目的乐观:
“当你往上爬的时候,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,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。”
这并不是消极的诅咒,而是最深刻的生存智慧。
——你的上升曲线,决定了你回落时的姿态。
一、蓝斯登原则:成功不是一场冲刺,而是一场往返的旅程
蓝斯登原则的本质,是要求我们具备一种系统性的处世观。
它提醒我们,成功不是一次性冲上顶峰的短跑,而是一段有上有下、有进有退的完整旅程。
真正的智慧,不在于爬得多快多高,
而在于你能否在攀登的同时,为自己铺设一条无论顺逆都能从容通行的路。
“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。”
从小我们被教导要努力向上,却鲜有人告诉我们
如何为自己留一条安全下来的路。
蓝斯登那句“保持梯子的整洁”,
厉害之处在于它瞬间将视角从“向上的冲刺”拉回到“全局的航行”。
它让我们看到:职场乃至人生,从来都不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赌局,
而是一场需要进退有度、收放自如的长期修行。
正如古语所言:
“进退有度,方不至进退维谷;宠辱皆忘,才能宠辱不惊。”
二、为什么“保持梯子整洁”如此重要?
1.从结构看:你踩的是关系的梯子
你的“梯子”并非冰冷的工具,而是由你与同事、伙伴、下属、甚至对手共同编织的关系网络。
你每一次“踩踏”(言行),都在改变这个结构的摩擦力。
对人苛刻、过河拆桥,就像在梯子上涂了油——
上行时或许顺滑,下行时却危险至极。
2.从时间看:世界是圆的,圈子是小的
今天的下属,可能是明天的客户;
今天的对手,也可能成为明天的贵人。
短期看,牺牲他人利益或许能加速上升;
长期看,却是在为未来埋下陷阱。
这正应了那句老话:
“风水轮流转,你今天给予别人的,就是明天你将要收回的。”
三、逆向思考:以“安全下来”为目标,规划“如何上去”
我们常以“爬上去”为目标,
但蓝斯登原则提醒我们:真正聪明的人,以“能平稳落地”为目标,去设计“上升的路径”。
就像经验丰富的攀岩者,
在向上攀爬时,眼睛早已在寻找下一个安全的落脚点。
他知道——登顶的喜悦是一时的,
能安全返回地面,才是最终的胜利。
当所有人都在盯着山顶的风景时,
那个提前思考“下山路”的人,才是真正的智者。
四、一个职场的“两种下山”
销售部两位经理,Akio与Aya,都是公司的明星。
Akio能力强,但为人强势。为达目标,他常抢下属功劳、怠慢协作部门。
Aya业绩同样出色,却待人谦和、乐于分享,总在项目成功后感谢团队每一个人。
大家都说:
Akio是“孤狼”,Aya是“领头雁”。
后来,公司一个关键项目失败,业务线被重组,两人都被降职。
Akio重新回到经理岗位后,发现团队士气低落,下属阳奉阴违;
其他部门也因旧怨,处处设防。
他举步维艰,每一步都像踩在油腻的梯子上。
而Aya,虽然职位暂时受挫,
但团队成员自发围绕她重建项目,
跨部门同事也愿意出手相助。
她的梯子——干净、稳固、有支撑。
一年后,公司新业务线成功,Aya被重新提拔,比原来更高、更稳;
而Akio,则在一次冲突后选择离职。
他们的不同命运,不过是“梯子整洁度”的差别。
五、如何实践“保持梯子整洁”?
这并非空洞的“与人为善”,
而是一套可执行的行动准则——
1.对人:种下善意的种子
把每一次合作,都当作长期关系的开始。
《道德经》曰:
“既以为人,己愈有;既以与人,己愈多。”
真心成就他人,终将反哺自身。
2.对事:守住原则的底线
追求业绩可以,但不能不择手段。
在灰色地带面前,
选择那条“即使被公开,也能心安理得”的路。
这不仅是道德,更是风险管理。
3.对己:保持宠辱皆忘的心境
上升时不忘形,下落时不失态。
记得自己是谁,从容而不傲慢。
哲学家说:
“真正的成功,不是站在顶峰,而是从顶峰坠落时的那份从容。”
六、让“善意”落地成行动
•分享功劳,而非占有。
•承担责任,而非推卸。
•真诚赞美,而非背后诋毁。
•主动帮助,而非袖手旁观。
把形容词变成行动:
•不说“对下属好一点”,
而是“每周一次,与每位核心成员进行15分钟一对一沟通”。
•不说“多合作”,
而是“每季度主动发起一个跨部门项目”。
成为长期主义者——
今天你踩下的同事,可能是明天介绍客户的人。
把眼光从“季度KPI”拉到“十年职业声誉”,
短期诱惑自然会失色。
七、为人生的“退路”留余地
1.留余地
无论竞争还是辩论,“对事不对人”。
赢了比赛,也向对手点头致意;
辩论取胜,也能递上一杯咖啡。
《道德经》曰:“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。”
做事留白,胜过做到极致。
2.存善意
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,多帮人“搭一把手”。
也许只是一次信息分享、一次推荐、或一句鼓励。
这是在你的“情感账户”中储值,
平时不显眼,关键时能救命。
3.常自省
每周花10分钟问自己:
“我这周的行为,对谁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?为什么?我能怎么改?”
这微小的习惯,能让你在高速前行时,
看清脚下的泥污,及时擦净梯子。
八、结语:攀登时敬畏,落地时从容
或许有人说,这是个成王败寇的世界。
只要爬得够高,何必在乎梯子?
但请记住:
没有人能永远站在山顶。
风向会变,潮水会退。
一个人的最终价值,不只由他到达的高度决定,
更取决于他在低谷时的反弹力。
而那份反弹力,
正来自于你在上升途中积攒的——
“人情摩擦力”与“人格信誉”。
那些能平稳落地的人,从来都不是运气好。
他们只是,在所有人都盯着山顶时,
默默擦干净了脚下的每一级台阶。
愿你攀登时心怀敬畏,落地时步履从容。
因为这漫长的一生,我们所有的上行与下行,
共同定义了我们是谁。
最后,想起《论语》中的一句话:
“其为人也,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”
当你的焦点从“爬赢别人”,转向“做好自己热爱的事”,
你自然会爱惜羽毛,善待同伴。
那时,上与下已无分别,进与退皆是通途。
愿你手握整洁的梯子,既能登上事业的高峰,也能安然返回内心的平原。


コメン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