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5%の投資家は「自分が知らないことを知らない」ことに敗れている

株式市場で自信過剰な投資家が「愚昧の山」に立ち、少数の賢者が「開悟の坂」を登る様子を描いたイラスト 魂と意識の成長
自分が知らないことを知らない投資家たちの認知ピラミッド

中国語版

95%的投资者,正败于“不知道自己不知道”

你是否见过这样的人——
信心满满地杀入股市,坚信自己能抓住下一个涨停板,
结果却一次次被市场教训得鼻青脸肿?

我的朋友 Abay 就是其中之一。
2015 年牛市,他靠着听消息、追热点,账户一度翻倍,自诩“股神”。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:“炒股嘛,不就是低买高卖?”
他完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,什么才是真正的投资。
直到股灾来临,利润蒸发,本金腰斩,他才痛苦地承认:“原来,我对投资一无所知。”

Abay 的故事,是股市里 95% 散户的缩影。
猎豹移动 CEO 傅盛曾改造过一幅“人类认知四阶段图”,它残酷地揭示:
我们在投资中面临的最大风险,不是市场波动,而是“不认识自己”

正如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镌刻的箴言:“认识你自己”,
这是每一位投资者的终极修行。


1.95% 的人被困在“愚昧之山”

这张认知图,就像一座“投资金字塔”。

第一层(95%):不知道自己不知道

——这是“愚昧之巅”。
此阶段的人,如井底之蛙,以为天空就只有井口那么大。
他们交易靠感觉,决策靠冲动,是市场里最庞大的“韭菜军团”。

第二层(4%):知道自己不知道

——这是“绝望之谷”。
当你开始亏损、反思,意识到市场深不可测时,便坠入了这个山谷。
虽然痛苦,却正是开启智慧的第一步。

第三层(0.9%):知道自己知道

——这是“开悟之坡”。
巴菲特、芒格等人通过终身学习,构筑了自己的“能力圈”,
他们清楚知道——什么该做,什么不该做。

第四层(0.1%):不知道自己知道

——这是“大师之境”。
他们的投资判断已化为直觉与本能,
如庖丁解牛,游刃有余,行于无形。


2.为什么我们容易停留在第一阶段?——“群体”的催眠

你也许会疑惑:
“我平时挺谦虚的,怎么一进股市就飘了?”

因为股市是一个典型的“群体场”。

社会学家古斯塔夫·勒庞在《乌合之众》中指出:
当个人融入群体,他的理性会被吞噬,群体的情绪取而代之。

在股市这个巨大的群体中,我们极易被感染——
变得排异、极端、情绪化。

这就像一场盛大的化妆舞会:
每个人都戴着“情绪的面具”。
你独处时还能保持清醒,
但一旦走进舞池,
震耳欲聋的音乐(市场噪音)和狂热的人群(追涨杀跌的股民)
会迅速让你迷失自己,忘了最初的理性与初心。


3.我们是如何被自己愚弄的?——认知缺陷的“雷区”

在群体的催眠下,
我们大脑中的“认知偏差”就像一颗颗地雷,
总有一颗会被踩中。

芒格穷其一生研究这些“误判心理学”:

•过度自信:赚了一点钱就以为自己是天选之子。

•贪婪与嫉妒:别人股票涨停,自己的不动,就心痒难耐,追高接盘。

•故事思维:被“下一个BAT”之类的宏大叙事迷惑,忽略了企业基本面。

•禀赋效应 & 损失厌恶:俗称“死捂亏钱股”。
你会高估自己持有的股票价值,也不愿止损,
因为“卖出就等于承认错误”,这种痛比没赚到钱更难受。

芒格曾说过一句振聋发聩的话:

最重要的是,不要愚弄你自己——
而你,正是最容易被自己愚弄的人。


4.如何爬上“开悟之坡”?

认清问题,是解决问题的开始。
从以下三个方向入手,你就能逐步脱离“愚昧之巅”:

(1)改变视角——反向思考

•正向思考:大家都在买,这一定是好股票。
•反向思考:当所有人想的一样时,可能每个人都错了。
(汉弗莱·尼尔)
市场狂热时,我该恐惧;市场低迷时,我该贪婪。

(2)改变范围——系统思考

短期看,股价波动如天气,随机且剧烈;
长期看,价值回归如气候,终有规律。
不要用短期的地图,去航行长期的航程。

(3)改变自身——建立“认知检查清单”

把芒格提到的常见陷阱(贪婪、从众、锚定等)
写成一份“避坑清单”。
每次交易前,像飞行员起飞前那样,一项项检查:
我现在是不是又掉进了某个思维陷阱?


结语

投资之路,说到底是一场与自己心魔的较量。
从“愚昧之巅”跌入“绝望之谷”并不可怕,
可怕的是,我们永远留在那 95% 的人群中,
不自知地被群体与偏见牵着走。

真正的投资,不在于你预测市场有多准,
而在于你对自己的认识有多深。

“知彼知己,百战不殆;
不知彼而知己,一胜一负;
不知彼不知己,每战必殆。”

这句话,穿越千年,依然是今天市场最真实的写照。

愿我们都能有勇气,从“不知道自己不知道”的混沌中醒来,
向那条虽然陡峭却充满光明的“开悟之坡”迈进。

コメント